本标准首次发布。
本标准规定了无线通信设备及其关联的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(EMC)限值、性能判据和测量方法等。
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种类的无线通信设备。
对于不适合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的特定产品(如大功率无线电发信机),可对其进行现场测试。在此情况下,如果没有适用的现场试验标准和方法,那么用于评估受试设备EUT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限值应与本标准的规定相一致。
本标准主要参考了EN 301 489-1《电磁兼容与无线频谱;无线电设备和业务的电磁兼容;第1部分:通用要求》、CISPR 16《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》、CISPR 22《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》、ETSI TR 102 070《电磁兼容与无线频谱;在复合无线电设备中的协调标准的应用》等。
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还注意了与以下标准的统一:GB 9254《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》、GB/T 17626《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》系列标准以及YD/T 1483《无线电设备杂散发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》等。
本标准由YD/T 1312.1-2004《无线通信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部分:通用要求》修改后补充后转化为国家标准,本标准与YD/T 1312.1-2004的主要技术差异为:
1)辅助设备的辐射骚扰测试最高频率上限为6GHZ;
2)辐射抗扰度的测量最高频率为2.7GHZ;
3)增加附录A:复合无线电设备电磁兼容测试导则;
4)增加附录B:多模终端电磁兼容测试导则。
前言Ⅲ
1 范围1
2 规范性引用文件1
3 术语、定义和缩略语2
3.1 术语和定义2
3.2 缩略语4
4 试验条件4
4.1 通用条件4
4.2 试验布置5
4.3 免测频段6
4.4 收信机的窄带响应6
5 性能评估方法6
5.1 总则6
5.2 可以建立连续通信连接的EUT 6
5.3 不能建立连续通信连接的EUT 6
5.4 评估辅助设备适用的方法7
5.5 EUT 的分类7
6 性能判据7
6.1 性能判据A(持续现象) 7
6.2 性能判据B(瞬态现象) 7
6.3 性能判据C(间断现象) 7
7 适用性7
7.1 骚扰测量7
7.2 抗扰度试验8
8 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8
8.1 天线端口(传导杂散) 8
8.2 机箱端口(辐射杂散) 9
8.3 辅助设备9
8.4 电信端口11
8.5 DC 电源输入/输出端口11
8.6 AC 电源输入/输出端口12
8.7 谐波电流(AC 电源输入端口) 13
8.8 电压波动和闪烁(AC 电源输入端口) 13
8.9 瞬态传导骚扰(DC 电源输入、输出端口) 13
9 抗扰度试验方法和等级13
9.1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13
9.2 辐射骚扰抗扰度试验(80 MHz~2.7GHz) 13
9.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14
9.4 浪涌(冲击)抗扰度试验14
9.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14
9.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15
9.7 电压暂降、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15
9.8 瞬变和浪涌抗扰度试验(车载环境) 16
附录A(规范性附录) 复合无线电设备电磁兼容测试导则18
A.1 复合无线电设备组合类型18
A.2 复合无线电设备的测试导则19
A.3 各种类型复合无线电设备举例21
附录B(规范性附录) 多模终端电磁兼容测试导则23
B.1 不支持双模同时工作的终端23
B.2 支持双模同时工作的终端23